蓝藻:让地球大气层充满氧气的大功臣

之前我们有一篇文章介绍如果穿越到35亿年前的地球,却发现当时正处于太古宙的地球上没有氧气,所以人类无法呼吸,那么后来地球大气层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富含氧气的呢?这不得不说一个大功臣——蓝藻了。

35亿年前的地球没有臭氧层,那还有生命存在吗?

当时地球上的海水量是现在的两倍,但是水分子一个个消失了,因为大气中没有氧气,也就没有臭氧层。

在没有臭氧层保护的情况下,来自太阳的强烈紫外线能毫不受阻拦地轰炸水分子,让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。比较轻的氢原子很快地逸散到太空中,氧原子则马上和水中的矿物质结合。在没有臭氧层的状况下,地球会朝着毫无生机的方向演化。金星的命运便是如此,曾经有水的金星,现在干燥无比。

不过这时候的地球有海洋,海洋中已经诞生了一些单细胞细菌,以及类似细菌的单细胞生物—古菌。这些微生物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,都需要能量才能运作,以及制造更多细胞的组成成分,以便分裂复制。

它们的细胞壁坚硬,因此不可能经由掠食其他同类来得到能量。不过它们可以把细胞壁外的硫化氢吸收到细胞内,经由化学反应让硫化氢的电子释放出来,再利用这些电子合成暂时储存能量的分子ATP三磷酸腺苷)。细胞利用ATP和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化合物,包括生长和生殖所需要的胺基酸、蛋白质、脂质和糖类。

现在地球上依然有许多这类化学自养生物,它们生活在海底热泉,或是黄石国家公园充满硫的热泉等这些极端的环境中。但是差不多在你拜访古代地球的时候(或是前后一两亿年),一种新的细菌在太阳下演化出来了。

黄石国家公园中的大稜镜温泉,有些藻类会生长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。
黄石国家公园中的大稜镜温泉,有些藻类会生长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。

这种细菌漂浮在海面下附近,因为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而呈现蓝绿色,所以它们被命名为蓝藻,也被叫做蓝绿菌。这些色素能吸收含有太阳能量的光子。蓝藻用这些能量把水分解成氢和氧,产生电子,制造三磷酸腺苷。然后它们就和化学自养生物一样,利用ATP合成有机化合物,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。蓝藻把氧气当成废弃物排出,因此这过程称为产氧型光合作用。这是非常复杂的过程,就连今日的科学家依然还没有解开这个机制的细节。

蓝藻具备的功能让它们繁荣昌盛。古菌和其他细菌只是到处飘荡,企盼能遇到它们各自喜爱的化学食物,但是这种新出现的生物并不是分解水中偶然才能遇到的成分,而是分解无所不在的水分子。蓝藻只要在有阳光的状况下就能进食,因此繁殖的速度非常快,而且持续产出氧气。(在20亿年时间中)这些氧气飘到大气中,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,让我们的蓝色行星免于笼罩于沉沉死气之中。

蓝藻和闪电竟然也有共通之处

如果这还不够厉害,有些蓝藻种类还有比舞动它们的蓝绿色身段更厉害的技术。

地球上的生物需要氮,DNA、ATP、蛋白质和其他生物所必须的化合物中都含有氮原子。地球大气中一直有很多氮气,但是氮气中的氮原子彼此结合得很紧密,生物无法直接运用。而闪电的电压高达一亿伏特,这等或是更高的能量能够打破氮气分子,让个别的氮原子和氢或氧结合,形成氨、铵盐或硝酸盐等把氮固定起来的分子。

闪电可以固氮,但是如果生命只能依靠闪电,就永远无法登上陆地了。
闪电可以固氮,但是如果生命只能依靠闪电,就永远无法登上陆地了。

但是棘手的地方在于闪电虽然壮观,却无法大量产生这类分子。如果生命只能依靠闪电,就永远无法登上陆地。正当此时,蓝藻登场了。它们能做到和闪电一模一样的事,只不过是在微生物的尺度下。

蓝藻成为地球上主要的固氮生物。幸好蓝藻乐于分享,它所固定下来的氮有一半会排入水中,可以被细菌和古菌吸收。如果没有具备固氮能力的蓝藻,海洋中的生物形式将会非常简单,而且数量也不多,只因固定下来的氮不足。

有创意的蓝藻,让自己在固氮时,不被氧气击倒

不论在过去或现代,蓝藻固氮都相当不容易。首先它们要能够制造固氮酶,这种酵素含有铁和钼,能催化固氮反应。除此之外,它们还要防范一个由自己制造的问题:氧气。

这个问题是这样的:氧原子的最外层有六个电子,因此它还要再抓住两个电子,才能让最外层有八个电子,形成稳定的状态。早期的海水溶满了铁,而铁原子在最外层有两个电子,所以你可以想见会发生什么事──蓝藻抛弃的氧很快就会抓住铁,如此一来,蓝藻就没有能用来制造固氮酶的铁原子了。

蓝藻得要有创意才行。有些蓝藻在固氮的时候停止光合作用(这样就不会释放氧气了),有些蓝藻只在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时行固氮作用(但如果没有阳光照射就会发生混乱)。有些则和同种的其他个体合作,细胞彼此连接成细微的丝状结构,就像是一串珠链。约有十分之一的珠子会停止光合作用,并且让细胞壁变得更厚,以阻挡氧气进入。这些特殊的细胞称为异型细胞,专门固氮,会把含氮分子分享给左右细胞,换来糖类以维持生存。现在能固氮的蓝藻依然采用这些方法。

蓝藻图片
蓝藻图片

蓝藻要让自己繁荣昌盛,真的不容易!

蓝藻要散播到全世界,不只必须解决固氮的问题。它们还面临两难的困境:它们需要靠近海洋表面,但是又要避免紫外线破坏DNA。

为此它们演化出一层细胞外的多糖类(由糖分子连接而的长链),称为黏质,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防晒成分,也是它让蓝藻具有那典型的黏滑表面。最后,所有的蓝藻都因为有黏质而变得黏黏滑滑。

总加起来,蓝藻确实具有各种让它自己繁荣昌盛的能力。大部分的蓝藻每七到十二小时可以复制一次,换算下来,一平方米的蓝藻可以在两天之内覆满一间小办公室的地板。有些种类的蓝藻每两个小时便复制一次,于是同样的大小在两天之内就可以盖满六座足球场。

不论是哪一种,最早的蓝藻在数亿年中复制的幅度,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。这段其间,它们也演化出许多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种类:球状、卵状、杆状、螺旋状或丝状(数量最多的是圆形原绿球藻,它们在1986 年才被发现,也是最小的蓝藻,一茶匙的海水有四十万个原绿球藻)。

蓝藻如果漂浮在水面上,并且经由黏质黏在一起,就会形成绿色的团块。这些团块会吸收当时在水中漂荡的各种成分,包括碳酸钙和碳酸镁之类的矿物质,以及其他死亡的微生物而变得愈来愈稠密。自始至终,这些活生生的蓝藻能够藉由黏质滑动,往有阳光的海面移动,并持续增殖。

PS:最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并不会造氧气,它们以紫色的色素吸收近红外线,从含硫化合物中取得电子,把细小的纯硫颗粒当成废弃物排出。它们没有如同近亲蓝藻那般昌盛,但是依然能够在现在无氧的水中续存。

好汉科普二维码图片

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

原创文章,作者:好汉科普网,如若转载,请联系我们:thinkou@126.com 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08hei.com/archives/5242

(3)
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上午9:31
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午5:28

相关推荐

微信公众号